首页 >> 新闻动态 >> 详细内容
 
新闻动态 >> 正文
紧扣精准要求 深化资助育人——各地各高校2018年秋季开学工作综述之三
日期:2019-02-28 15:59:48  发布人:郑丽群  浏览量:169

紧扣精准要求 深化资助育人

——各地各高校2018年秋季开学工作综述之三

 

各地各高校紧抓开学季重要节点,将精准作为基本要求贯穿资助工作全过程,将育人作为资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政策宣传、完善资助体系、创新资助方法,推动资助由保障型向发展型转变,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资助育人格局,提升资助育人实效。

紧抓迎新窗口,保障顺利入学。从学生出发,由细处着想,采取多种举措,在迎新期集中开展资助工作,保障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帮助学生快速融入新的校园生活。清华大学向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依申请发放路费、生活费补助,2018年为来自新疆、云南等省(自治区)的51名新生寄送了13.68万元的交通费和生活费。复旦大学招募96名学生资助政策宣传大使及绿色通道志愿者,利用暑假返乡的机会,了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基本情况,宣传资助政策。浙江大学在入学前开设新生资助专题慕课课程,开发“我的浙大”APP学生资助模块,开通24小时“暑期热线”,向新生宣传资助政策的同时,提前掌握学生信息。长安大学通过“绿色通道”可实现“零负担入学”,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床上用品八件套,给饭卡充值200元并优先给予国家一等助学金。河南师范大学迎新期间为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孤残学生、烈士子女等发放600余份“爱心大礼包”、 5000余份“爱心餐券”。广西民族大学迎新时设置“少数民族新生服务站”,了解少数民族学生家庭情况和学习生活的适应需求,及时讲解学校有关资助政策。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为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军训服和生活用品。南通大学、淮阴师范学院、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设立网上“绿色通道”,引导新生通过在线系统完成学费缓交、资助申请等,简化报到手续。

健全资助体系,加大资助力度。将奖、助、贷、补、勤等政策措施相结合,资助体系更加健全,工作流程更加规范,覆盖面更广,保障了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耽误学业。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建立60余项奖助学金制度,每年投入1700万元专项资助金,构建全方位多元化的资助政策体系。西南大学调整奖学金金额和获奖比例,30%以上优秀学生可以获得各类奖学金,30%学生可以获得国家助学金。对外经贸大学加强勤工助学管理,建立由“红色宣传板、橙色活动板、黄色交流板、绿色学习板、青色监督板、蓝色文化板、紫色创新板”组成的“勤工七色板”,丰富勤工助学育人文化。陕西师范大学设立“残疾学生补助”、路费补助,建档立卡学生优先评选各类奖助学金,为因个人或家庭发生重大变故导致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10002000元“临时困难补助”。河南省开展市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标准化建设,对成立专门机构、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并通过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标准化建设的市县给予2030万元的资金奖励,18个省辖市和155个县(市、区)成立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重庆市出台并完善重庆籍建档立卡经济困难家庭大学生资助政策,对学费标准在每生每年8000元以内的全额补助,超过每生每年8000元的按8000元标准定额补助。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安排2000万元,各市、县财政配套5700多万元,设立“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入学资助项目”,按区内院校录取每人500元、区外录取每人1000元的标准,补助入学报到交通费及入学后短期生活费。

创新工作手段,提升资助实效。顺应时代发展,立足学生需求和工作实际,创新资助育人形式和办法,开展精准资助。西安交通大学建成学生工作大数据分析与服务平台,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精准认定、精准预警、精准帮扶”和全过程动态管理。电子科技大学探索出一套评议小组主观评价与大数据客观分析相结合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识别方法,建立了集数据收集、存储、数据挖掘等为一体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识别系统——智慧助困系统。华东师范大学建设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预警系统,通过计算机分析学生在校餐饮消费大数据,实现早预警、早发现、早干预,资助管理由被动向主动、由粗放型向精准化发展。东北师范大学开发“困难生量化测评模型”,包括“学生困难程度评价模型”和“困难生分类模型”两个子模型,代替了传统上人工排序的方式,提升了困难生认定的科学性与准确率,获得国家版权局颁发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

坚持因人施策,注重全程育人。建立分类帮扶机制,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有针对性的帮扶方案,因人施策,确保资助效果。中国人民大学实施“励学计划”,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普遍存在的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等科目的学业困难,启动“手拉手”英语辅导、数学辅导和艺术辅导等项目。北京师范大学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动态记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资助情况、勤工助学情况和成长成才情况等,有针对性地调整完善资助方案。天津大学设立“七星班”,每期面向孤儿、烈士子女、建档立卡经济困难家庭学生招募30名学员,培养周期为两年,坚持短期集中培训和长期跟踪指导相结合,通过经济资助、专题讲座、素质拓展、实践体验等形式,帮助学生适应城市生活,融入大学学习,努力实现全过程、高质量资助育人。吉林大学指定专人与孤儿、灾区新生等进行一对一沟通,提前为这些学生设计个性化资助方案、建立资助档案。四川大学开展残疾人高等融合教育试点,把握“底数清、基础牢、资助准、融合深”四个要诀,实现残疾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毕业生就业帮扶零遗漏、心理筛查追踪百分百。武汉大学将资助育人与校友工作紧密结合,邀请知名校友回母校参加活动、设立公益实践项目,推荐受助学生到校友企业参观、学习或勤工助学,充分发挥校友的榜样力量,帮助学生成长。江南大学将境外游学、科研创新、社会实践等学校资源融入资助全过程,将有境外研修需求的经济困难学生纳入对外交流资助项目,为学术科研基础良好的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科研助教岗位。湖南大学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力素质提升清单”,开展书画、文体、礼仪、演讲等各类培训课程,提升受助学生综合能力。

把牢育人方向,促进学生成长。重视发挥资助的育人作用,从保障型资助向发展型资助拓展,把握经济困难学生特点,开展各项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北京大学开展燕园起航“EAGLE计划”,配备专兼职辅导员担任导师,通过思想引领、学业辅导、职业规划、心理支持、生活服务等活动,对受资助学生学习生活进行全方位引导和帮扶。贵州大学组织获得精准扶贫资助的在校学生暑假期间在家乡开展献“微计”、做“微事”、出“微力”的“三微”活动,引导学生“体恩、知恩、识恩、感恩”,树立责任意识。山东大学激发学生内生动力,提升资助效能,2017年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98人获国家奖学金、881人获国家励志奖学金、1759人获优秀学生奖学金、173人获社会奖学金,就业率比普通学生高3.1个百分点。中国计量大学启动“天健育人行动计划”,通过开展讲坛课程、实践锻炼、师友计划、公益活动等一系列扶智励志教育项目,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平台。东华大学开展集慈善捐赠、义工活动、慈善助学及慈善文化活动为一体的校园慈善文化培育工作。南昌大学实施“绿色关爱”计划,根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特点,着力开展 “励志”“感恩”“诚信”三大教育,教育和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点击数:169收藏本页